2022年9月5日,苏州一辆保时捷Taycan碰撞护栏后引发大火,路过群众想营救却没办法打开车门,车内人员无法脱困导致被烧身亡。苏州公安局回应称,事故原因还在调查中,目前没有结果,不方便透露具体情况。
上次高速路雷尔法出事打不开车门,最后有人被烧死的视频还历历在目,这次又是保时捷。那么,这起起火烧死车主的事故可能原因在哪里呢?当电动汽车车祸起火后,车主要如何自救?群众要如何救援?
一、这是一辆保时捷taycan,又是一辆电动汽车!据当事人朋友爆料说,路过群众想营救却没办法从外部打开车门,车内人员无法脱困导致被活活烧死。而且,我从多条公布出来的视频看到:夜间的道路护栏中间,一辆车燃起大火,现场也是有不少路过的市民。
多位知情者透露说,这辆发生燃烧的保时捷,属于taycan电动车系列,市场报价89万到180多万。taycan是保时捷首款电动跑车。资料显示,2018 年 6 月的保时捷 70 周年庆典上,保时捷公布了首款纯电动量产车的命名——Taycan。
Taycan主打豪华运动,拥有相当强劲的性能。电池供应商是LG新能源,而由LG新能源提供电池配套的储能系统与电动汽车,也是时有事故发生。当然,保时捷燃烧并非个例。2022年8月12日凌晨,广东省一辆保时捷Panamera 新能源,在正常行驶中座椅突然冒烟起火,引发车辆爆炸。事故发生后据车主自述:自己提车仅半年时间,落地价186万。
前段时间,明星林志颖驾驶某款新能源汽车时发生的车祸。根据现场参与救援的目击者描述:在撞击后,电动车马上就开始起火,人救出来不到五秒,火势已经蔓延到驾驶舱。
事实证明,不管多高档的电车都不靠谱,该起火的照样起火。新能车需要改进车门的应急脱险方式:
因为新能源车不仅容易出事故之后,容易燃烧,燃烧极快,而且更致命的一点,是一旦电池开始起火就很难扑灭。二、无论身家千万买Taycan,还是穷得买miniev代步,电动车烧起来都一视同仁目前,我们还不清楚这辆保时捷Taycan电车打不开车门的原因,只能对逝者表达遗憾。不过,在部分智能化程度较高的车型上,确实有可能出现车门无故被“焊死”的情况。
据相关人士透露,此次车辆起火由交通事故引起,有关部门正在调查中,目前,保时捷官方尚未对此作出回应。
据我了解,taycan用了目前市面上最激进的电芯方案:软包高镍三元锂。taycan为了追求高极速加了一个两档变速,直接导致其续航能力大幅下降,因此必须想尽办法增加电池容量。而这个车本身尺寸的大小又限定了其电池空间,因此软包高镍方案是保时捷技术储备下唯一可以塞进去80度电的方案。在我看来,这种方案在我看来纯粹是在犯罪的边缘来回试探。
我承认这是马后炮,因为曾经我也有一定的传统车企迷信,我一方面针对这个方案有疑惑,另一方面又相信保时捷敢这么用没准真有什么黑科技在里面。更荒唐的是,保时捷官方早就发现电池缺陷,但并没有备案召回。去年10月和今年7月,保时捷两辆燃油车也出现过行车途中自燃事故。因此,我们可以断定,保时捷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电池缺陷。
事实再次证明,传统车企搞电气化,相对新势力并没有什么秘而不发的独到优势。哪怕它是保时捷。这次事故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最后,各位但凡拿出骂比亚迪那股劲的1%出来,保时捷都得被骂倒闭。反手就是一句“即便是保时捷这样的高端车,也会自燃”。你不会真以为Taycan上所使用的技术很先进吧?
三、当电动汽车车祸起火后,车主要如何自救?群众要如何救援?综合来看,这起事故惨痛的后果主要有两大原因:一是起火太快;二是车门打不开。电动车到底是不是安全,这事我们不扯,有个问题大家一定要明白:车玻璃就那么值钱,不能打破玻璃把门从里面打开或者把人拉出来吗?
如果我在现场,但凡火还没烧起来,我一定会出手相救,如果打不开门第一时间砸玻璃,不带一丝犹豫。我知道有人说难道拿手砸?玻璃的也太缺乏想象力了。
其实,我曾经直播中就看到有人亲手打碎两块汽车玻璃,一个奔驰V的尾门玻璃,一个捷豹XJL的驾驶员车门玻璃,而且干修理厂不知道干了多少车窗玻璃了。它们是用手吗?不!车上有破窗器,有金属甩棍,有灭火器等。
即使上面这几个你要是没有也有办法:每个车里都有千斤顶,都有拖车钩,都有可拆卸头枕,这些随便拿一个出来车玻璃都扛不住。取其中一样1分钟绝对够了,只不过很多人确实对车还不够熟悉,不一定想得起来用它们。再说一遍,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毫不犹豫的拿着家伙冲上去砸窗户,如果火还没烧起来的话。大道理我就不说了,这种事情就算官司打赢赔你100万又如何?生命永远只有一次。
我再次提醒各位:上车就系安全带(最好后排也如此),灭火器不要用干粉的,这玩意是糊弄人的,最好再配一张灭火毯。车里要配一把安全锤,可以敲玻璃,可以割断安全带。这些都花不了几个钱,关键时刻能救命,自己的和别人的。
最后的话:新技术要谨慎使用,如隐形门把手、全景天幕、单踏板模式、辅助驾驶等总之,我们也不是说电动车完全不行,毕竟技术在进步,但是提高安全性才能真正对得起这些新能源车主。不要为了噱头,盲目追求极限续航,其实在充电设施普及度提高后,七八百公里续航已经能满足99%的车主。
另外,新能源这一块请不要迷信欧洲豪车,连电池都没玩过的厂子,你要认为它们还有能力深入研究电池安全性及新能源车的特殊要求,真的高看它们了。我也希望在电车迭代过程中,厂商要持续重视其中的安全隐患,用更新的安全标准去规范生产。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