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的年龄结构与消费密切相关,日本就是因为老龄化严重才一直消费不振的。那么究竟哪些消费是以年轻人为主力,而年长的人消费较少呢?人民网的一篇文章说是“盲盒、球鞋、潮玩、手办和电竞等”,虽然这些方面对比老年人来说,更加强烈,但是显然这些还占不到整个消费的主力。
还是“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是我们这个发展中国家的主要消费构成,广义的“衣”包括了服装、鞋帽甚至化妆品之类,一切为了展示个人外表形象出来的东西,这可能是年轻人最在意的方面,特别是女性。在“食”方面,不同年龄的人群区别也很大,年轻人不一定像老年人那样讲究养生和营养等,但追逐时尚之类的需求会更多一些,也就是外出就餐的可能性增加。
“住”方面,就要说到商品房市场了,这正是所谓的房子长期看人口。虽然这是一句废话,要有人住才有对住房的需求,这是基本常识,哪需要经济学家来指点大家呢。但是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可能真的忘记了这件事,忙着囤货和数钱,没有观察接盘的人群在变少。年龄大的人,一般都有了房子,不管房子质量如何,除非经济条件大幅提高才有改善的需求,一般收入情况的中老年人是不想也没有实力来折腾房子的事了。而年轻人不是不想折腾,有相当一部分人在完全没有的情况下,需要零的突破,土豪家庭除外。
行的方面,大城市的老年人可以用免费公交之类的方式来解决,但年轻人不行。有条件的都得配一辆车,因为在现代社会,没有车的情况,会让就业和业务等范围受到严重限制,除非条件实在不允许,不然大家都是要想办法来解决掉这件事的。
衣、食和住方面的数据比较分散,但行的方面有公安部发布的相关机动车登记和驾照考取之类的数据,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这方面的情况。
显然,机动车新车的登记数受到疫情的影响较大,2020年上半年下降了7.4%,这应该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大家都关在家里,怎么去买车呢?但是在二季度逐步放开后,本来要释放出的被压抑需求,但是由于疫情导致的芯片荒之类的问题,又导致车企交货困难,于是数据就成那样了。
2021年上半年,同比猛增32.3%,新车登记数达到了1871万辆,说明民众对汽车的需求还是很高的,毕竟我们的人均汽车保有量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虽然主力购车人群的数量有所下降,但人均保有量的提升,仍然超过了潜在购买人口基数的下降幅度。
但2022年上半年,新车登记数又发生了同比下降11.4%,降为1657万辆。来回折腾,除了疫情的影响以外,实际说明人均汽车需求和主力消费人口基数下降的力量实际上并非有明显的强弱,增长的势头并非不可动摇。现在已经不是需求旺盛到可以忽略主力消费人群下降的状态了。
其实考驾照的情况和年轻人的情况可能更相关一些,因为驾照几乎成为年轻人的标配,一般的年轻人,在大学期间或者工作后马上就需要去考一个,毕竟没有这东东,不仅影响出行,甚至还要影响工作。虽然年龄偏大的人群也有很多在考驾照,但主要是年轻人这一点还是明显的。
2022年上半年末,有驾照的人数已经达到了4.54亿人,同比增长了2300万人,比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3100万人有明显下降。这些数据仍然受到疫情的影响,变得略微乱了一些,但也还是能隐约看到一些变化趋势。
由于同比增长方面含有下半年考取驾照等影响,我们直接对比上半年新领驾照的人数情况,如下图。
2020年上半年的下降,当然与疫情有关,但是这个影响还是太大了一些,并导致连续两年都没有恢复至疫情前上半年的情况,这不免让人想到,这是否受到潜在需要考取驾照的人口基数下降的影响呢?
其实这方面的影响应该是有的,那就是新考取驾照的主力——35岁以下的年轻人群(大约为20-34岁区间)。按七普中2020年的数据,从2020-2026年,每向后移两年,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就要下降2000万人,直到2026年开始稳定在2.3亿人左右,预计能稳定至2030年。2030年后的数据,我们就不再计算了,因为到那个时候,第八次人口普查的数据都出来了。
差不多6年时间,每年都要减少1000万主力消费人群,当然不仅影响到考驾照、新车消费和房地产,毕竟这类大额的个人或家庭支出,年龄偏大的人群消费的比例也不小,以前因为收入等各方面的原因耽误了,现在除了新买的,改善换购这类的需求也是很大的。
可能更大的影响是对服装、食品这类价值较低的消费品的需求,这些和年轻人的相关程度更大,这个主力消费人群的下降,一般还是会影响到这些行业的,只是他们的数据分散,我们确实不太好收集,但双11可能没有以前那么火了,或许并不全是因为政策的原因。
永远的高速增长,在数学上不可行。数学上不可行的原因,一般都会在现实中分解成很多很多原因,但从来不会出错,比如人口限制,比如资源限制,再比如环境限制等等,总之就一定会正好找到相应的原因。不然,如果证明数学都错了,那这个世界就真要大变了。
#新车上户# #驾照#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