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金斗篷
出品 | 电动公会
今年7月,零部件跨界造车先驱京威股份对外宣告,终止所有新能源整车项目的开发议案,跨界造车彻底失败。
不到四个月,又一家零部件造车势力面临倒闭危机。
近日,一张“关于实施阶段性放假通知”的讨论稿,将江苏敏安这家名不见经传的造车新势力推上了风口浪尖。
这份讨论稿主要包含了三个信息:
其一,因为新能源市场政策的变化,敏安汽车生产经营遭遇困难,说白了就是没钱了,不得不实施阶段性放假;
其二,放假时间从11月1日开始,且针对分公司和各部所有员工,这也意味着敏安接下来生产、制造、研发将全面停工。而且这个“阶段性”放假没有期限,不排除一放到底的可能;
其三,放假期间,敏安汽车仅按照《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的规定发放生活费,但这点生活费显然不足以支撑个人乃至整个家庭的生活,不排除敏安汽车间接迫使员工主动离职的可能。
事实上,这并不是敏安汽车第一次遭遇经营危机。早在2018年,就有媒体报道敏安深陷资金泥潭,通过大规模裁员缩减经营成本。
从零部件起家的敏安汽车成立于2013年,全称江苏敏安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由展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和淮安开发控股有限公司双方出资成立,其中,展图是台湾敏实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敏实集团则是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以高端外饰件著称,主要客户有宝马、奔驰、奥迪、大众、丰田等。
其实,敏安汽车于2016年就获得国家发改委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批复,成为第五个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的企业,早于蔚来、威马、小鹏、车和家等高调造车企业。但在拿到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牌照之后,却迟迟未能推出旗下产品。
据官方介绍,敏安汽车淮安生产基地建设项目于2017年初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83亿元,规划占地面积947亩,工厂完全建成后可实现最高年产8万辆纯电动汽车。
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势力车企的加入,谁最先交付就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敏安汽车也开始不断缩短和简化的验证试验环节。
直到2018年7月,敏安汽车首款车型内部代号为“A2001”的纯电动SUV才正式下线。随后该车会进入实验验证阶段,量产车计划于2019年底或2020年初上市销售。这意味着敏安汽车的首款车型,从试验到上市可能不到二年,这不禁让人们为其品控问题表示担忧。
事实上,敏安汽车早已出现资金困难情况,甚至拖欠供应商货款。
为了控制成本,公司今年初便已经开始进行裁员。通过多次裁员,敏安汽车从2018年11月生产资质审核时近800人的规模,下降到现在不足300人,而这300人包含了全部研发人员、财务及管理人员、采购及质量人员、后勤人员、试制实验人员、一线生产员工等,其中研发人员至今仅剩100人左右。
即便国家工信部已发布了江苏敏安汽车首款量产车型MX-6的申报信息,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公司高层以产品优化提升为借口暂停了模具开发工作。A2001车型的模具开发没有完成,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各生产线的连线调试及验收工作也都无法进行。
由于模具开发停止,MX-6车型无法投入生产,生产导入工作实际上也毫无进展。
记得京威股份在宣布终止新能源项目的那一刻,京威董事长李景瑜在自己办公室里沉思了许久,他始终无法接受为之努力四年的梦想就此破灭,原本准备投入约300亿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干一场,后来却因迟迟融不到资而变卖家产求生,如此境遇,何等悲凉。
同为零部件企业跨界造车,京威股份挺了四年,敏安汽车还能撑多久?
— END —
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